《四库全书》介绍

作者: 来源: 链接: 时间:2014-07-09

《四库全书》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汇集了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宝库,在保存典籍,传承文化以及为学者研究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提供完整文献资料,具极高欣赏价值和功用。“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四库全书》的编纂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完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历时共10年。编篡工作由皇太子永瑢领衔,主要负责人为总篡官纪昀和总校官陆费墀。参与者有360多人,其中不少著名学者,如邵晋涵、戴震、周永年、姚鼐、朱筠、王念孙等。《四库全书》收录了当时在全国各地征收的流通图书、清内廷收藏的图书以及《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珍本善本,囊括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历代所有的重要典籍,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按学科分四十四类编排,共收书3472种,79309卷,36300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书成之后,用白绵纸八行竖红格工笔楷书写成,经、史、子、集分别以红、绿、黄、蓝四色书皮装帧,极为精美,先后抄录了八部,除翰林院留有一部副本外,其他七部分藏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江苏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浙江杭州西湖的行宫的文澜阁,江苏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等南北七阁中,现在尚存的有三部半,文渊阁部现藏于台湾,文津阁部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文溯阁部现藏于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部部分毁于太平天国,后钞补得全。其余的连同翰林院副本先后毁于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和太平天国战火。

 

《四库全书》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

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

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

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

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我馆《四库全书》是由福建省新闻出版局赠送的由鹭江出版社和北京功德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4年10月出版、价值人民币39万元的文渊阁版宣纸线装本,共1184 册,分装148 函,大八开。本套全书是二百多年来,首次以宣纸线装形式出版。质地优良,采用手工宣纸,手工精制。宣纸纸寿千年,较现代出版的胶版书籍更能传之久远。在装帧上,选用特制金桐仿古书函夹板,更显古色古香,雍容华贵,很有观赏价值。既追求原貌原味,又有创新,采用传统工艺,手工装帧,典雅大方,美仑美奂。其本身就是一件价值非凡的艺术品。我市获得这套珍贵的“全书”,对于我市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所赠《四库全书》我们将倍加爱惜,珍藏于我馆,成为我市文化典藏的传世之宝,也是我馆镇馆之宝。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馆公众号。

宁德市图书馆公众号二维码